特种门 快速门 自动门 医用门 门禁 安检门 停车场管理系统
首页 > 职工园地

在乱世中,如何让自己名利双收?

发布时间:2018/10/19 浏览次数:1869

一、魏晋乱世

以史为鉴,我们可以学到很多。比如,身逢飘蓬乱世,如何才能活得成功、名利双收?

汉末魏晋,很是有趣。

魏晋.jpg


一面是朝廷提倡忠孝仁义、一面是掌权者虚伪残忍;一面是人们思想活跃,一面是文士惨遭屠戮。

据统计,魏晋时期,著名的文人绝大多数没活过60岁;其中有一半,都没活过50。(蜀景慧《魏晋诗人与政治》)比如美男子潘安活了53,而临终弹《广陵散》的嵇康只有39。

可以说,那时的文士们有着普遍的悲剧命运、非常迷茫。

但凡特行独立、唱反调的基本都没好下场。这位说,那跟朝廷混呢?也好不到哪里去啊!政治风云瞬即万变,稍不小心站错队伍,风光不了几天,也落个惨死的下场。

但在众多文士当中,有个大牛特别厉害。他在这错综复杂的时代,做到了绝对成功:既有流传千古的好名声——忠孝、高行、正直;又混的极好——历经三朝、位至三公;还活得特久——89岁的高寿!

这人,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祥。 

 

乱世1.jpg

二、卧冰求鲤


我说王祥,有朋友可能还不知道。

我说《二十四孝》中卧冰求鲤那位,估计就知道了。

《晋史》记载,王祥出身琅琊王氏。母亲早故,继母朱氏虐待他,还挑唆王父虐待。于是夫妻两合伙起来虐待,让王祥打扫牛圈。但是王祥反而对继母更加孝顺。继母有病,他夜不脱衣、连日伺候,汤药也必先尝。

有次大冬天,继母想吃鲜鱼,王祥就跑去趴在江面上,脱了衣服,打算用身体把冰融化。结果感动天地,冰忽自解,自己跳出两条鱼来;继母想吃鸟了,王祥发愁呢,结果家里飞进来一群黄鸟,被王祥捉住,奉养继母。

王祥家有个奈树——奈,类似小苹果。继母喜欢吃奈,命他看守。刮风下雨的时候,王祥怕风雨刮落果子,就抱着小苹果树大哭。

后来,汉末大乱,王祥携母避难庐江。为了照顾母亲,三十年隐居不出。朝廷一再征召,不得已,六十来岁才出来做官。继母去世,王祥悲痛欲绝,行销骨立,连站都站不起来。

王祥的孝行,感动上苍,感动朝廷,也感动天下人。后人把王祥卧冰求鲤的事,编入《二十四孝》,奉其为“孝圣”。

 

三、榜样的漏洞


但是这故事,怎么看,怎么有问题。

首先,会让人觉得,与其当个好母亲,不如当个恶毒的继母更划算。假如不小心摊上个乖继子,那就狠命虐待他。然后呢?想吃鱼、老天送鱼,想吃鸟,老天赐鸟,想啥有啥!最后还寿终正寝,多划算!

其次,王祥做官的年龄,也很有问题。《晋书》说,王祥任徐州刺史吕虔的别驾时,已经“年垂耳顺”, 60来岁了。各种关于王祥的记载,年龄都对不上。

实际呢?《三国志·魏志·吕虔传》载,吕虔当徐州刺史,是在魏文帝曹丕时。而曹丕在位是220—227年,那么生于180年的王祥,当时最多也就四十多岁而已!《晋书》故意把王祥做官的年龄说老了二十年,无非是想说,王祥淡泊名利、有高士之行而已。

还有,王祥对继母的感情似乎特别深,甚至超过了父亲和生母。

《晋书》特意记载了继母去世后,王祥形销骨立、凭仗而起的难受样子,但压根没提亲生父母去世时王祥的表现。可见继母去世后,王祥的悲痛更加突出。这总让人觉得不对劲:合着越虐你、这感情就越深?对你好的反而无动于衷了?

···

当然,这类记载的漏洞,在所难免。因为其目的是树立榜样。既然为了树立榜样,有时候就顾不上把话说那么圆满。好比雷锋日记的诸多漏洞一样。

 

 四、成功的要素一:事情要做过头点


再说回乱世的王祥。

首先我们要问下,为什么王祥会有那样不太正常的孝行呢?比如继母越虐、我越孝敬?冬天脱了衣服爬冰面上?抱着小苹果树嚎啕大哭?

了解历史背景,或者就有答案了。汉代两晋的选官制度、人才选拔,主要是察举制。察举制的细节,这里不多说,推荐阎步克教授的《察举制度变迁史稿》一书。总之,就是靠各级官员的推荐。那推荐什么样的人才呢?明目就多了,比如有“明阴阳灾异”科,推荐懂阴阳天象的特殊人才;比如有“明经”科,推荐那些精通经典学问深厚的。

有朋友说:看来没有真本事真学问,还入不了推荐者的眼!

不一定!

除了实打实的真学问,假如你“道德”水平特别高,那更是热门推荐人选。中国历来就有深厚的崇尚道德的传统。

可是“道德”好坏,这多难衡量啊?没关系。两汉两晋,都提倡以孝治国。只要你是孝子,就会受到朝廷邻里的嘉奖!

我们可以想象,水涨船高,如果大家都去做孝子,一般的孝行就入不了推荐官员的眼了。你就必须“孝”得与众不同,才能脱颖而出。所以,汉代就有很多“变态”的孝。同为《二十四孝》之一、东汉郭巨埋儿的故事,虽然是个传说,想来也是有一定依据的。

所以,王祥过分的孝行,脱颖而出、感动天地,具备了成功的条件。

乱世3.png

 郭巨埋儿


 五、成功的要素二:动用一切宣传力量


可是光有过头、卖力的行为还不够。

做这个,你得给人看、得让领导知道。

比如今天我们也提倡孝道。那你在家给母亲洗脚就不行,必须大庭广众之下给母亲洗脚,让大家知道你孝顺,你这脚,才没“白洗”。

作为王祥也是一样。光感动天地鬼神不行,必须要感动汉朝朝廷、感动乡里乡亲。

于是王祥抱着小苹果树哭的行为,也就能理解了。大冬天趴在江面上的举动,也能理解了。

不哭出来谁知道?

雷锋做好事,一定要写在日记本上、还要让大家看到,这道理是一样一样一样的。

王祥的孝子没白做,孝名很快传开。于是,在朝廷多次的诏请下,四十来岁的王祥勉为其难应征。一上手,就当了魏国的兖州刺史别驾从事。这是个什么官呢?

曹魏地方行政分三级:州、郡、县,州是最高政区。“别驾”地位尊贵,出门不用蹭刺史的车子,有专车乘坐,故称“别驾”。州别驾从事,为州府之中,总理事务的长官,类似现在的省办公厅主任。

所以,王祥成功的第二招,就是动用媒体力量,为出格的噱头大肆宣传,然后积累自身资本,等机会成熟,顺利投诚招安。

至此,可谓小成。名利双收。

 

  六、成功的要素三:配合表演


进入体制后,王祥“孝子”的优势不复存在。因为在体制内,这样成功搏上位的不止他一个。大家都是刺血抄书、拼道德上来的,谁比谁更牛?

所以,要想在其中站稳脚跟、获取长久利益,就需要更大的本事:懂得配合表演。

王祥为官后,打败了一些流寇,又有好名声。此后一路升官很快,没多久就升到了大司农的位置——相当现在财政部长。

到了这个级别,就卷入政治风暴的核心了。王祥的惊人智慧,在此时也才得以显现。

第一次是废曹芳、立曹髦的事上,王祥参与定策有功。

这是什么事呢?我们知道,司马氏夺权,是以249年高平陵事件为标志的。此后,曹魏皇帝就被架空,司马懿父子大权独揽。五年后的254年,司马师就将曹芳废掉,重新立了一个小皇帝曹髦。废立皇帝这件事上,王祥站队清楚,定策立功,又封关内侯,升光禄寺卿、专任司隶校尉。

再一次,就更显示了王祥的老练。

曹髦当皇帝后,司马昭权势熏天、野心勃勃。曹髦无奈地说:“司马昭之心、路人皆知”。260年,小皇帝曹髦实在受不了司马昭的专权,率领侍卫童仆,讨伐司马昭。结果被杀!

王祥听闻,趴在曹髦身上大哭:“这都是老臣的罪过啊!”百官为之感动,都赞叹王祥为大忠臣!按照正常的剧本,这时候,忠臣应该自杀、或者辞官,要不就是被诬告下狱,最不济也是贬官吧?然而剧情反转,王祥升任司空!没过两年,升任太尉,位列三公!

 

乱世4.jpg

高贵乡公曹髦


七、成功的要素四:赚个正直、有气节的名声(上)


然而这还不是最精彩的。

历史提到王祥,一定会说他身上两个标签:“孝敬继母”、“不拜晋王”。前者是他的孝行,后者代表了他的气节!

对的,气节!中国文化最重视的精神。一个文臣,如果没气节,怎么流芳百世呢?

这步棋,最难把握。你必须学会如何有“气节”、并展现你的“气节”。

一般人的印象中,历史上有气节文臣的直接表现,就是敢骂人、敢骂厉害的人。当然,多半是骂完就或死、或贬,下场不太好。

但是王祥不一样,他寿终正寝呢!那么,这时候,就得分清楚,到底谁能骂、谁不能骂、怎么骂,以及骂的边界和红线究竟在哪?!

这个是个本事。

像村上春树说的“在石头和鸡蛋之间,我将永远站在鸡蛋那一边”,太没有政治智慧,太幼稚,在魏晋,根本活不过三集。

这一点,得学学中国文人的生存智慧。

比如现在,热点层出不穷、写文章的文人很多。但是您看,有的人观点,总觉得“他咋这样说呢?咋反着来呢?和我想的不一样,拉黑拉黑!”而有的文人,始终能准确的挑到软柿子,然后狠骂一通、博得叫好和仗义执言的名声。比如骂日本、骂美国,骂娘炮戏子、骂无良商人……嗯,这类文章读来,确实解气!

 

 八、成功的要素四:赚个正直、有气节的名声(下)


不过,这些人只敢捏软柿子,比起王祥的境界,还是差一截!

王祥当上太尉那一年,司马昭的野心进一步膨胀,受封“晋王”。旬顗对王祥说:“人家现在已经是‘王’了,地位尊贵,别人都跪拜,我俩也跪拜吧?”

王祥说:“我不拜!他是王、咱俩是三公,只是低一个等级,我们怎么能拜呢?三公只拜天子!这样不仅有损魏国的名声,也会有损晋王的名声。”大义凛然、说得旬顗特不好意思。

于是,旬顗下拜,王祥只是拱手长揖。而司马昭呢?被感动的稀里哗啦:“今天才知道您老是多么看重我啊!”

满朝遍野、后世儒生因此高呼:王太尉,好有气节!

多久,司马炎篡位,建立晋朝,王祥又高升为太保、进封睢陵公。最后高寿89,圆满在家中。

于是,孝顺、正直、有气节的王祥,荣列《二十四孝》,历代效仿传唱。


乱世5.jpg


 九、无尽的轮回


不过,历史上还是有明白人。

王夫之说王祥“不拜晋王”,是“亢矫以立名,而取合于新主”。这话太对了。

王祥是揣摩清楚了司马昭的脾气,也非常明白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——就是个乡愿的榜样、帮闲的庸人,所以才该哭时哭、该不拜时不拜,该接受爵位时,也坦然接受。

不拜,只是矫情的角色扮演而已。所谓“不吝于篡位,而吝于一拜”,王祥这一“不拜”,太划算了。

但是,恰恰是王祥这种人,老于世故、精于算计,才能在魏晋这样的乱世中,高官厚禄、名利双收、寿终正寝、兴旺家族。而说真话、办实事的士大夫们,却备受排挤、苟延残喘。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迭,始终跳不出黑暗的轮回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 

文章来源:《中国书房》执行主编-大生刘蟾

 

上一篇: 我特别讨厌“穷人思维”这个词
下一篇: 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:8条规则帮你确定心之所向和路之所终
首 页|公司介绍|信息动态|产品中心|工程实例|职工园地|服务支持|联系我们
联系电话:+86-0551-65765152 15385178148
电子邮箱:2363487815@qq.com
皖ICP备17008169号-1

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1939号